我为什么推荐你去开封?

时间:2025-01-11 08:46:40

这里有《东京梦华录》里的繁华盛景;

这里有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人间烟火;

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”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;

杨家将、岳家军“沙场秋点兵”的热血往事从这里流传……

这里,就是开封。

开封建城历史有2700年。

先后有战国的魏,五代的后梁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,北宋和金定都在这里,素有“七朝古都”的美誉。

北宋时期,贵为国都东京的它,历经九帝励精图治,于京杭大运河滋润下“人口逾百万、富丽甲天下。”

历史上的开封有着“琪树明霞五凤楼,夷门自古帝王州”、“汴京富丽天下无”的美誉

谈起开封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开封府,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有着“天下都城”之称。

寇准、包拯、欧阳修、苏东坡、司马光等200多位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先后在开封府任职,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包拯,“开封有包青天,铁面无私辨忠义”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,几乎家喻户晓。

一千多年前汴梁(今开封)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:

城郭恢弘,四面八方风流人物云集;

码头人声喧嚷,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汴河穿行如梭,承载着当时几乎全世界的财富,画家张择端将彼时佳景描绘下来并流传后世。

清明上河园仿照原画1:1精心修建,重现北宋京城热闹的市井百态。

开封府初建于五代后梁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

在历代官府中,以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,管理着国都及京畿地区,地位显赫。

包公祠为纪念包拯而建,风格古朴,庄严肃穆。

古时汴梁多皇亲国戚、达官显贵,难以治理,而包拯为官清正廉明,凡以私人关系请托者,一概拒绝,“威名震动都下”,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。

大相国寺,始于唐朝,现在的相国寺是清朝重建后又修葺的。

据《如梦录》记载,相国寺这个地方原是战国时魏公子无忌(信陵君)的故宅,宋代曾在此兴建一座信陵亭,名为信陵坊。

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,北齐天保六年(公元555年)在此兴建寺院,名建国寺,后毁于战火。唐初这里成了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。

龙亭公园开封市中山路北端,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。

前身曾经是北宋的皇宫所在,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大型的公园。

铁塔位于开封市区东北隅铁塔公园内。

前身是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所建的一座木塔,因毁于雷击,宋皇元年(1049年)重建为琉璃砖塔,因外观近铁褐色而称铁塔。

书店街位于开封市中心繁华商业区,全长620米,宽19米,南起鼓楼广场,北至东西大街,是开封古城历史风貌的典型街道,也是唯一一条没有进行大拆大建的历史老街。

开封书店街是一条与日本东京神田书街齐名的世界两大古街之一,书店当然并非只在书店街才有,但书店街那种浓郁而又厚重的文化气息,那种悠闲而又雅致的古老韵味,却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领略到的。

提到开封,很多人第一印象肯定是灌汤包!

皮薄馅大、软嫩鲜香,还有热乎乎的汤汁,深受大家喜爱,久而久之这灌汤包也成了开封最经典的代表性元素。

风味独特的小笼包,是开封菜五味调和的集大成者。

作为北宋名点之一,小笼包最早来源自开封山洞梅花包子。

健硕的猪腿瘦肉做馅,在厨师的巧手之下,调出精细的味道,包入薄如蝉翼的面皮后,爆火蒸制。

“放下像菊花,提起像灯笼”,不同于杭州小笼包以猪皮冻入馅,开封小笼包以水灌汤,汤汁更为爽口

灌满汤汁的小笼包,剔透晶莹,轻轻咬开一个小口,金黄透明的汤汁若决堤之水,顷刻间灌满口腔。

鲤鱼焙面是开封当地一道传统名菜,也是“豫菜十大名菜之一”。

由糖醋熘鱼和焙面共同配制而成,下筷既可食鱼,又能蘸汁,别有一番风味。鱼肉味道鲜甜,面条细如银丝,有“先食龙肉,后食龙须"之美誉,成为宴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上品佳肴。

去宋都御街、清明上河园、开封府等人文景区让你穿越回千年,汴梁的风貌原版呈现。

在龙亭公园感受宋代皇宫的浑厚气魄,在铁塔、繁塔参观古佛塔之精妙,去天波杨府了解三代忠烈的清正刚直,在大相国寺虔诚礼佛,在包公祠听一段包青天的传奇事迹…

在开封,找回一段历史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