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蛤喇,看大海,青岛四季轮回皆是景

时间:2024-12-25 09:53:46

这里,四季轮回皆是景,出门便是海,入眼都是树。

这里,山青水美,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碰撞,有独特的人文风情。

这里,有‘嘎啦’,有青岛啤酒,这里的人好客,这里文化包容,这里适合生活。

这里,就是青岛

青岛,静卧在山海之间。

这里既有坐马扎喝啤酒的路边烧烤摊,充满大海味道的菜市场,深夜出没的野馄饨,能看粉色晚霞下的教堂的西餐厅…

这些看似气质完全不搭边的味觉体验同时存在于青岛,大抵因为它们的根本上还是烙印着青岛的城市基因:像海一样包容自由,潇洒自在。

梁实秋先生曾在《忆青岛》中这样评价青岛:

“我虽然足迹不广,但北自辽东,南至百粤,也走过了十几省,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”。

近代的文人在青岛,“晴日去海滨游泳,雨时在室内读书谈天”。

大学路交叉的鱼山路,是青岛历史上文化名人故居最多的一条路。

当年的青岛,堪比那个年代的上海,无尽的故事被书写。

青岛给予了沈从文无限的平静,他甚至写信邀请好友巴金来和他一起创作。

闻一多、老舍、朱自清等知名文人…也都曾来过青岛。

青岛,被梁思成认为是“山、海、建筑物相配合”的典范。


山,是青岛的点睛之笔

来青岛不为山来,但是这里的山会是你的意外收获。

崂山不仅只有啤酒。来青岛,应该去爬一次崂山。

“泰山虽云高,不如东海崂。”

立在黄海之滨,高大雄伟的崂山是道教名山,山光海色正是崂山的独家珍藏。

站在崂山上可以俯瞰大海,而海上水汽被风吹上山,使山峰笼罩在云雾中,更显得仙气非凡。

大珠山有漫山的杜鹃花海。

成片的杜鹃花可以说把整个山都覆盖住了。

大珠山的野生杜鹃花有1300多年的历史,保准让你慕名而来,不会失望而归。

湛山寺是市区唯一的佛寺。

三面依山,南眺大海。

湛山寺前蓄山泉之水而成放生池,池畔有兰亭,白玉观音菩萨立于池中。

白玉栏杆护清波,水天一色洗尘埃。


海,是青岛的魂。

也正是有水围绕着青岛,才会赋予这个海滨城市鲜活灵动的生命力。

青岛的海是令人向往的,青岛有着许多个各具特色的海水浴场,可以下海畅游,或是躺在沙滩上享受海风,还可坐水上摩托或快艇逐浪飞驰,享受夏日激爽。

石老人海水浴场、金沙滩、银沙滩虽距离市中心较远,但风景沙质却更好,尤其是金沙滩。

去一次小青岛看海鸥吧,小青岛是这青岛这座城市名字的来源。

远远看去,形如古琴,所以这个岛名叫“琴岛”。

岛上矗立着德国人建于1898年的灯塔,是青岛的地标之一。

小青岛其实很小,但除了岛本身之外,它却能给人们带来很多:晴天时天蓝蓝,海蓝蓝,远处海湾的高楼大厦,八大关红瓦白墙的别墅群......

小青岛还能看落日,金色余晖晕染大地的感觉特别好,经常会看到年长的叔叔阿姨坐在那一起看海发呆,偶尔聊两句,这种小生活让人好羡慕!

去一次栈桥来到青岛的人,没有人会错过栈桥。

一道长长的栈桥深入海里,你走在上面,仿佛也走进了海里,这是青岛的独特和浪漫。尤其是夜晚,你能在栈桥上很近距离的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,一阵又一阵。

栈桥作为老青岛的标志,是所有游人必须打卡的地标,所以如果想要人少,也可以晚上去,可以吹吹风,拍拍夜景。


各国建筑物,是青岛的颜色。

去一次八大关,看各国风格的建筑群,庭院深深,安逸宁静,在高矮不一的石墙和繁花绿树掩映中,各具风格的建筑宛若犹抱琵琶半遮面。

等到了秋季,八大关的每一片红瓦白墙,都像是风走了八千里的欢喜,慢慢走,细细品,很容易让人沉醉在时光里。

去一次花石楼,假装去了魔幻城堡。

花石楼整座楼都是花岗岩石建成的,墙上的爬墙虎为这个故居增添不少味道。

这是一栋比较有特色的小楼,三面临海,地势突兀,附带各种传说。

花石楼在岁月的打磨下,依旧光彩夺目。

如一座座不朽的丰碑,长久伫立,任时光流转,宠辱不惊。

去看看圣弥厄尔教堂,假装去了欧洲,淡黄色的墙体,红色的屋顶,红色窗棱,简洁优美的图案,圣弥厄尔周身的色彩显得丰富又自然。

教堂外面有一种淡紫色的花,有个好听的名字,泡桐花。

所有的结合,让人觉得这和印象中教堂严肃的感觉不同,它好像有了更加丰富的光芒。

教堂前的广场上,表演的街头艺人、拍摄婚纱的幸福情侣、吹着泡泡奔跑的小孩......几乎每天都是这么热闹非凡。

还要去一次五四广场火红的《五月的风》雕塑坐落在广场之上,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,那么刚劲有力,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新世纪青岛的地标。


海鲜是青岛美食的代表,一年四季都有海鲜上市,来到这里当然是,吃吃吃了。

青岛烧烤

辣炒蛤喇

鲅鱼饺子

烤鱿鱼

肉沫海参

各种美味的虾

扇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