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徽州,无不感叹这里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中国版画的最高成就在徽州,中国篆刻的主流在徽州,京剧之母在徽州…

歙县的歙,读“shè”,古名歙州,是徽州府衙所在地。

歙县不光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,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,还是是徽商、徽菜的主要发源地。
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你想不到美誉。
“中国徽墨之都”,“中国歙砚之乡”,“徽剧之乡”,“中国牌坊之乡”。

它有着印象中徽州水墨的一面。

也有着出乎意料的色彩斑斓。

一石一瓦,一溪一潭,无论堆砌多少辞藻,也无法完美诠释歙县的徽派意境。

去“歙南第一村”——昌溪
漫步昌溪村,仿佛穿越千年前的世外桃源:
巷弄纵横交错,老屋墙影斑驳,水塘点缀其间。


世外桃源——石潭村
石潭村位于霞坑镇东面,昌溪北部,村外河水环绕,梯田层叠;
村内静谧幽深,诗情画意,建筑色调淡雅明快。


每年的三四月间,春暖花开的时候,是石潭村最美的季节:
油菜花、桃花、梨花漫山遍野,晨暮之间云雾弥漫,还有若隐若现的古朴村庄,组合成了一幅美妙画卷。

下汰村是位于安徽石潭下的一个宁静的小山村,她跟大多数深山当中的村庄一样,这里到处都是充满了年代味道的房屋。

村子里面的房屋如今依然存留着黑白徽派建筑的特色,木质结构的窗户、禁闭的老式木门、狭窄的小路连接邻里,景色独有韵味。

村内屋舍附近的田地及山上种满了油菜花、桃花,每到三月花期时,这里如同一片花海,犹如世外桃源,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赏景。
此外,在山上还有一个观景台,从此处能看见整个村落的风光。

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——呈坎
呈坎,古名“龙溪”,始建于三国时期, 距今已有1800 多年的历史。
唐朝末年,江西南昌府罗天真、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来这里,改“龙溪”为“呈坎”。

走在呈坎村里,门上,墙上都能看见,苔藓落下的痕迹,墙面上竖道的灰色,想必是多年来落雨的印记。

呈坎古镇出奇的安静,没有商业的喧闹,条条小巷就像从没被外人打扰过。

最土的地方——阳产土楼
阳产土楼,这里由于地势高,交通不便,数百年来,山民就地取材,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,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。
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流年之中,形成了鳞次栉比、错落有致、质朴壮观的土楼群。

没有马头墙,没有镂空花窗,也没有粉墙黛瓦。
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,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,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,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、意境美........


最浪漫的村子——卖花渔村


在全国还处在寒冬之时,歙县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,不声不响的就悄悄在山头山间山脚,开满了嫩粉色的梅花。
而且越是到了冬天越是姹紫嫣红。


淳朴的歙县把春天所有的浪漫,都洒在了这方土地,旭日东升,晨雾散去,遍布山间的梅花,才娇滴滴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。
美的让人迈不开脚步。
古建筑群在歙县排名第一——许村
有15处保存完好的古宅,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有人说,这显然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博物馆。

初到村口,你会看见大宅祠,有著名的“云溪堂碑帖”。

往村子里面走还能见到明代建筑的大墓祠、清代建筑的大邦伯祠以及徽州最小的牌坊——双节孝坊,如果你对牌坊有研究,可一定不能错过这些古建筑。

明清古徽州建筑代表——棠樾


棠樾村和大多歙县乡村一样,白墙墨瓦,曲径通幽,它最为著名的是村口“忠孝节义结孝忠”
七座牌坊代表了七个故事,它们由一条石板路串联起来,成为令人过目难忘的风景。
这样的空间营造,加之以远处的马头墙高低错落,交织成棠樾村曼妙的乐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