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华山之行——在甘露寺住一晚

时间:2024-10-10 09:09:43

01 到池州的第一顿农家饭

到了池州时,我们停车找了家农家土菜馆吃午饭。

简简单单,菜很够味,十分下饭,吃得很满足。


第一次吃石木耳炒蛋,嫩嫩的,味道不错。乍看还以为是什么深色的菜叶拌的。据说是当地有名的特产、山货,我还特意搜了一下,确实名不虚传。


那道清炒小藕十分爽口。之前跟他们聊起过臭鳜鱼,这不非得安排上,比在其他地方吃的味道稍咸,他们动筷较少,只能由我大饱口福了。

路上才想起来之前姐姐交代的要准备些纸币零钱投功德箱,结果忘记了。

青阳区不大,很是宁静。我们找了家银行兑换零钱。

又学习到一点,以后如果没有零钱,再不用难为情要找别人破开,或者便利店买东西,要麻烦老板找多少多少零钱了。

去银行兑换零钱,银行不得推脱。

刚进去看到除了工作人员,基本没啥人办理业务的。

保安领着我们直接到窗口就办上了。

城市小小的、安安静静、人也少少的,倒也很方便。

银行里的空调开得可真足啊,如果没有多少业务要忙的话,在那里上班应该也挺舒适的,看到里面的小姐姐们一个个细皮嫩肉的,防晒霜的钱都省了。

不过,没有亲身去体验过,谁又能知道那到底又是困住谁的围城呢?!

02 佛像

最喜欢行驶进山里的路,群山环绕,一条进山的柏油路蜿蜒曲折,一路上漂移的体验感足足的。

开到一处开阔地时,他们提醒我看外面,那是地藏菩萨的像。

那便是九十九米高的地藏菩萨的像吗?

远远望去、匆匆一瞥,只觉莫名庄重、威严,按下拍照键将记忆封存。

也是后来才知道九华山的门票等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,我特意找了图,方便有需要的人。

姐姐说我们先在甘露寺住一晚,甘露寺在九华山下或半山腰,看行程及时间安排再买九华山的票。

所以,如果只是去甘露寺,是不用买票的。

03 初到甘露寺

初到甘露寺,与我想的一样又似乎不一样。

不一样是因为它建在半山腰,看过去似乎并不太显眼。

从车库的石头路上去,就是一扇草木半掩映的不起眼的小门,让人有种“小径不曾缘客扫,‘佛’门今始为君开”的感觉,仿佛冥冥之中有所指引,在某一日我会来到这个地方。

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,进去后起先没有看到师傅在。

进到寺里面,处处绿荫掩映,与土黄的墙、灰色的瓦正相宜。

看到了一位一身便衣的工作人员,说明情况后,他帮我们联系了师傅,安排了住宿,带我们认了门牌号,领了床单被罩。在这里住男女是要分开的。

自从进了寺里,自己全身像是提着一股气行走,谨言慎行,害怕一不小心就犯了大不敬。但是第二天就全不记得了,只沉浸在看每一片叶、每一朵花都好可爱的欢喜中。

房间里两张床、桌椅俱全,带有独立卫生间,小小的一间很整洁。我喜欢这朴素的、自然的亲近感。‍‍‍

其实只要是夏天,无论在哪,只要有空调,一切问题都不大。因为即便是山里,夏天温差也并不大。

墙上挂着师傅亲手写的字,我端详了很久。

今天就是好好休息,姐姐说明天再去找师傅聊聊,这也是刚见到师傅时他说的。

进到房间铺了床铺,我们去外面好好看了下。

寺院并不大,没两圈就看完了。

进了大殿恭敬地拜了菩萨,虔诚地许下心愿。

菩萨是慈悲的,烦恼对菩萨说完后,剩下的就全抛开,投身于自然中。

静耳听风、静心观花

看每一片叶

看墙上刻的佛像和文字

看温柔的橘猫

看垂下来的南瓜......


这里有寺院的持重、肃静、也有植物攀藤生长的自然、安宁、祥和。这便是与我想的一样了。

师傅告诉过我们晚上五点斋饭,叮嘱尽量不要晚了,晚了就赶不上了。

一看手表,干饭时间到。

04 斋饭

吃的是素面,桌上放有一个盆,每人先从柜里取了碗筷,排队自己盛。

到我时,我还有些不好意思,这个碗比我平常用的大,一下掌握不准量,盛多了怕吃不掉,在这里不可以浪费,我也不便指使小仔接收我的碗底。

用筷子夹了中半碗,用大勺添了汤,端过去跟姐姐一桌吃,吃饭男女也是要分开的。

里面没有人讲话,安安静静的像是在考场上答题。我自己连吸溜面条时都尽量小声。

吃完面,端起碗,一口喝完面汤,虽说七八分饱吧,但也真正是刚刚好,很舒服。不像自己平时跟朋友出去胡吃海塞,吃到肚子圆滚滚,吃完靠在椅背上不想动。

素面里有青菜,反正我觉得很有味,吃完很满足,多了一分要惜福自省的感觉。

吃完饭要自己刷碗,我一再习惯加懒散惯了,用眼神示意小仔,来把碗接过去,后来说是不好,忘了是不是小仔说的,我连忙端了碗自己去洗干净,整齐放到柜里。

来到寺里后,我一再提醒自己戒“贪嗔痴”啊,哪里有不对、不顺、不合心意的地方,也不敢对小仔横眉冷对、甩手瞪眼了,所以小仔过得快活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