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的一座小众5A寺庙,到底有多厉害?

时间:2024-12-29 10:38:52

问佛国清寺,寻道天台山。


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,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,齐州灵岩寺、润州栖霞寺以及荆州玉泉寺合称为“天下四绝”。

1613年,徐霞客游天台山。

他将八日的见闻写成游记,成为现存《徐霞客游记》的第一篇。天台山很神奇,它不属于佛教四大名山之列,也不是菩萨道场,但却被冠以“佛宗道源”之名。

英国人李提摩太在他离开中国后所著的《亲历晚清四十年》中说,天台山国清寺是和耶路撒冷、麦加等圣城可以相提并论的东方宗教中心。

可见国清寺在宗教文化上,拥有的无比崇高的地位。

释迦摩尼在印度创立了佛教,而智者大师,则完成了佛教“中国化”的历史,从而结束了佛教东传前五百年杂陈纷乱、南北混乱的历史。

国清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,它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而建的。

智顗七岁时便喜爱去寺院游玩;在经历家庭巨变后,他于18岁时受戒出家,并先后跟随慧旷律师与慧思禅师学习佛法。

陈太建七年,智者大师初入天台,在天台隐修了近十年,后受陈后主迎请而不得不重回建康(南京)讲经说法。

祯明三年(589)元月,隋军攻破建康,陈朝灭亡,智顗沿江而下,避居庐山。

八年后,因三次受晋王杨广(即后来的隋炀帝)邀请无法再推辞,智顗前往扬州为杨广授菩萨戒,戒名总持菩萨,而杨广则尊智顗为智者大师。

在逝世前不久,智者大师认为天台山下某处可建寺院,为之画了式样图后在遗书中嘱咐晋王杨广帮忙建寺:“不见寺成,瞑目為恨。”

尊智顗为师的杨广自然照办。他于开皇十八年(598)年派人依图造寺,并在即位后用先师梦中之名国清寺为该寺命名。

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,不仅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之一,对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意义重大,还在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传到了日本,成为影响日本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。

历史上本多高僧大德都曾驻锡国清寺,包括唐代著名高僧一行法师、著名诗僧寒山、拾得、南宋高僧济公和尚等。

日本与我国文化交流最盛的时候是在唐朝,当时日本每年都会派人到大唐学习。

最澄和空海就曾经到访国清寺学习,在回日本的时候带走了茶叶和茶种,这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“中日”茶文化交流事件,于是国清寺也被公认为是日本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

国清寺在南宋时期列为“江南十刹”之一,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奉敕重修。

国清寺庙门外的墙壁上,刻有“隋代古刹”四个大字,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。

据说天台国清寺故意把随代古刹写在入口照壁上,把“随”字的走字底拿掉,这个被隐藏的走字底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。

因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,原先是随国公,他轻易地把年幼的皇帝赶下台,并且悄悄地处死之后,用古代最常用的方式,把封地名改成国号—随,见到随字有个走字底,担心江山不稳,于是把走字底去了。

国清寺这暗藏的一笔正是源于此。


国清寺在文化上也颇有地位,这里是“浙东唐诗之路”的重要一站。

孟浩然、李白、贾岛、皮日休、陆龟蒙、杜荀鹤、洪适等文人雅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圣迹,刘长卿、王安石、陆游等著名诗人也都曾为其题诗。

寺内还有王羲之、柳公权、董其昌的碑刻。

论建筑艺术,国清寺的别出心裁也让人惊艳。朝东开的山门,既能克服场地不足的缺点,又正好对着智者大师的肉身塔,有拜谒祖师之意,还能使寺院常年保持舒适气温的环境,正应了那句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”。

国清寺依山就势,层层递高,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,分为五条纵轴线,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、雨花殿、大雄宝殿、药师殿、观音殿;还有放生池、钟鼓楼、聚贤堂、方丈楼、三圣殿、妙法堂,等等。

国清寺的标志之一——隋塔

进入国清寺,最先看到的是高高耸立的隋塔,这座巍巍古塔是国清寺的标志之一。

砖壁上长满了青苔和荒草,隋塔建造别致,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,堪称奇迹了。



此外,寺内还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“隋梅”一株,至今仍郁郁葱葱。

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、拾得、丰干的“三贤堂”,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,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,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《大衍历》至国清寺求算学的“一行到此水西流”碑及“一行禅师之塔”等。


众所周知,天台是济公的故里,济公曾经就是在国清寺出的家,后来才去的杭州灵隐寺。

如今千年过去,国清寺依然是那样的恬静清幽。

记得曾经读过一句诗“深山藏古寺,山水洗尘心”,在国清寺这样古木参天的环境下,似乎更容易让人“洗尽尘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