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白居易说自己“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”;
苏轼说这里是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;
柳永赞美这里“重湖叠巘清嘉,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”。
这里,被大文豪们赞不绝口,这里,就是西湖。

西湖是杭州的名片,更是杭州的灵魂。
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:“天下西湖三十六,就中最好是杭州”。
西湖,她拥有三面云山,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。
虽没有大海波澜壮阔,但远处雷峰塔隐隐约约透露出的凄美,像是一幅水墨画,别有风味。
雨天的西湖是淡妆,若隐若现,虚无缥缈,在真实和幻想中往返,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。
晴天的西湖是浓妆,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。

春天,是“花满苏堤柳满烟,采药时值艳阳天。”
夏天,是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
秋天,是“白苹红蓼西风裹,一色湖光万顷秋。”
冬天,是“白堤一痕青花墨,断桥两点娥眉纹。”
无数诗人曾在此寄情,写下一篇又一篇传世名作。

西湖断桥是白娘子和许仙相遇的地方,夏天断桥下的西湖里有荷花。
断桥还是白堤的起点,因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,而名断桥。

“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”
这里的白沙堤指的就是如今的“白堤”。
东起“断桥残雪”,止于“平湖秋月”,整段路都是故事,满是风情,也难怪白居易对这里情有独钟。
在唐即称白沙堤、沙堤,其后在宋、明又称孤山路、十锦塘。
明代王稚登的《十锦塘》诗,将堤上景色渲染得十分热闹:“湖边绿树映红阑,日日寻芳碧水湾。春满好怀游意懒,莺撩吟兴客情闲。波中画舫樽中酒,堤上行人岸上山。

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,是夜西湖的精髓。
位于白堤西端,孤山南麓,濒临外西湖。这是一个狭长的沿湖园林,遍植四季花木,点缀假山叠石,亭台楼阁错落其间。

苏堤春晓,也是杭州名景之一,是为了纪念苏轼而命名的。
一到春天,苏堤绿柳如烟、红桃如雾,红翠间错,灿烂如锦。
苏堤的美丽不仅在于它在秀丽的西湖中穿越而过,还因为堤上种满了形态优美的香樟树及其他各种植物,是一条全年都常绿的长堤。
特别是到了春天,堤上桃花盛开,树发新叶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,加之春风和熙,令人心旷神怡。

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,涌金门至清波门之间的滨湖地带,为西湖十景之一。
其前身为南宋的皇家花园——聚景园,元朝以后园芜景败。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。
阳春三月,绿柳笼烟时节,万条柳丝迎风飘舞,宛若翠浪翻空,碧波汹涌。其间黄莺飞舞,竞相啼鸣,故有“柳浪闻莺”之称。
柳阴深霭玉壶清,碧浪摇空舞袖轻。林外莺声啼不尽,画船何处又吹笙。
——万达甫《柳浪闻莺》


花港观鱼位于西湖的西南角,靠近苏堤的部分较为精致,靠近杨公堤的部分较为野意。
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,花家山麓有一条小溪,流经此处注入西湖,因沿溪多栽花木,常有落英飘入溪中,故名花港。

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的第二位,这里栽种上百个荷花品种,包括红莲、白莲、重台莲、洒金莲、并蒂莲等。


小瀛洲是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,湖中有岛,岛中有湖。有西湖十景之一的“三潭印月”

“杨公堤”是西湖三堤中唯一能行驶的长堤,因此串联起了很多美景。
尤其是一到秋天,这里就成了一幅油画。
深黄的梧桐,绯红的乌桕树,金黄的银杏,挺拔的水杉,各具特色的色彩,点缀着这里五彩缤纷的秋天。
从高处俯瞰,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仿佛承载了四季,美到窒息。

雷峰塔又名皇妃塔,又称西关砖塔。
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,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。
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,初名“黄妃塔”因地建雷峰,后人改称“雷峰塔”。

虽然如今杭州发展迅速,但这座城的韵味犹存,只不过它需要大家静下心慢慢的品味。
毕竟从古至今,无数文人墨客都把最浪漫、最动人的词汇,都留给了西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