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永乐宫原名“大纯阳万寿宫”,因为原来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上,所以又被称为永乐宫。这是一座道教宫观,是为八仙之一吕洞宾修建的。永乐宫创建于元代,即1247~1358年间,历时111年,几乎和元代共始终,是现存最大的中国元代道教建筑群。永乐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壁画艺术而驰名中外。

永乐宫是一座道观。众所周知,中国有三大教,即儒教、佛教、道教,道教奉老子为教主,是汉末张道陵等人所创,唐代有钟离权、吕洞宾传播,宋以后又分为几大派,正一教、太一教集中在江南,黄河流域主要是全真教。金元时期,全真教在道教中势力最大,并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,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。当时全国建造了三大道教祖庭,即北京的长春宫、陕西终南山的重阳宫、山西芮城的永乐宫。时至今日,惟有永乐宫较完整地保存下来。


永乐宫占地总面积达86000平方米,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排列着5座主要建筑,即宫门、无极门、三清殿、纯阳殿和重阳殿。除宫门为清代建筑外,其余4座殿宇都是元代建筑,其中,三清殿最大。中轴线之外还有吕公祠、真武庙、王母娘娘殿、吕祖墓等。


从总体上看,主次有序,尊卑分明,完全是按照宗教和宫廷的形式来设计的。首先,是以所奉神仙地位的高低来确定殿宇的大小、位置与装饰的豪华程度。其次,在道教看来,不是因为人间有了尊卑不同的等级制度,才出现了神仙世界的等级高低。

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天界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,人间才理所当然地形成了尊卑高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。它暗示人们应安于现状,不要反抗。另外,道教建筑布局与八卦密切相关。按照乾南坤北,天南地北这一方位,永乐宫的主建筑以子午线为中轴,坐北面南,两侧是日东月西,坎离对称。根据阴阳相配,阳为奇数,山门必有三个门洞,以代表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,只有进了山门,跳出三界,方才算作出家之人。
